12月30日,记者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加快商贸流通转型步伐,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商务领域优结构、稳增长、促改革、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转型升级”速度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商务局坚持商业功能开发与业态建设并重、引进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的原则,积极引导大型商业网点向中心商圈聚集,特色消费、专业消费向商业街区聚集,便民消费向社区商业聚集,形成了以中央商务区、区级商业次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网点互为补充的“一核多级多中心”的商贸流通新格局,全市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品种供应丰富,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商业布局持续优化,消费质量不断提升,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形成。
“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攀升,连跨3000亿、4000亿两个台阶。预计2020年达到4465亿元左右,是2015年的1.6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2015年末的第15位提高到2020前三季度的第9位,提升6位。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和社区店的同时,持续建设高端百货店、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商贸业现代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以来,全市新增5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3家、净增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26条、培育认定商贸企业集聚区48个,京东、苏宁、唯品会、银泰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开业,罍街、巢湖耳街、庐江·中心城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相继建成。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百货商场28家,2000平方米以上超市门店112家,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62家,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49条,其中省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19条、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3条,淮河路步行街获批商务部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中高档商品和耐用商品需求旺盛,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电销售稳步增长,2020年1-11月,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675.21亿元。
其中:汽车零售额437.39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26.1%,石油及制品零售额185.89亿元、同比增长2.7%、占比11.1%,家电零售额218.17亿元、同比增长7%、占比13%。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消费结构向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转变,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体育娱乐用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3%、35.3%、20.9%、15.4%和11.5%,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单位增长至3800家以上,是2015年末的2.5倍。百大集团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位居中国零售百强第13位、中国连锁百强第45位、安徽企业百强第10位和服务业百强首位。老乡鸡在全国直营店达到800多家,位居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快餐企业50强”榜单前列。
2017年以来,合肥市连续四年位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评比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前列,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安徽)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安徽中贸展览有限公司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本地品牌展会不断发展壮大,农交会、苗交会、炒货展规模居所属行业类展会全国前3位。
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声博会、全国粮油展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城市开放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举办展会883场,展览总面积910万平方米,引进举办全国性展会87场。
“加速崛起”态势进一步显现
随着合肥市“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外贸再上新台阶。2018年全市进出口即突破3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预计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超360亿美元,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1%。外贸依存度由2015年的22.3%增长至2019年的23.6%。
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30.96亿美元,是2015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7.2%,占全市进出口的40.7%、较2015年提升6.5个百分点;2019年,机电产品进出口217.45亿美元,是201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8%,占全市进出口的67.5%、较2015年提升17.3个百分点;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800余家,较2015年增加1200余家,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达44家,较2015年增加12家。联宝电子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进出口企业百强之首。
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从2015年的25.0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5.3亿美元左右,累计约159.8亿美元,年均增长7%以上。2016年至2020年11月,全市新增外资企业636家。
其中:投资总额过亿美元企业31家、比“十二五”期间多7家,累计投资总额近百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多19亿美元。蔚来中国总部、惠而浦中国总部、壳牌石油区域总部等总部项目,江淮大众汽车、康宁汽车环保等工业大项目,宜家家居、唯奥商业等知名零售业项目纷纷落地,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4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设立66家法人公司。
十三五期间,全市预计累计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22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42倍;全市累计实际对外投资总额预计为13.6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25倍。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由2017年的5.7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9.73亿美元,年均增长29.9%。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有73户企业在“一带一路”33个国家投资了118个项目,累计总投资13.94亿美元,其中实际投资额2.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