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热形势下,“零食第一股”也按捺不住跨界的欲望,做起了边喝酒边吃零食的产品布局。北京商报记者经过数日对终端的调查发现,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伊份”)宣称全渠道铺设的酱酒产品鲜有实体店在销售。天猫和京东来伊份旗舰店虽然有售,但不足半个月时间,其两款酱酒产品价格却缩水超一半,其中缘故和滋味或许只有来伊份能够体会。对于全渠道铺货和终端价格体系的相关问题,记者以邮件形式采访来伊份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相应回复。

价格腰斩 终端难寻

6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天猫、京东平台发现,来伊份旗下贵州53度醉爱红酱香酒(500ml)在京东旗舰店的售价为499元,在天猫旗舰店的标价为499元,折后到手价429元;醉爱6号酱香酒在京东旗舰店售价699元,天猫旗舰店标价609元,折后到手价599元。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上海来伊份线下旗舰店浦江镇店和食品城店,发现两家在售醉爱酱酒产品的实体店的价格也并不一致。上海浦江镇店红酱香酒原价399元,现价350元,6号酱香酒原价699元,现价650元;上海食品城店红酱香酒则原价399元,现价359元,6号酱香酒则原价699元,现价659元。虽然差额不大,但是相同产品在同一个城市价格也有区别。

上海来伊份食品城店店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体店并不知晓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格,所以也不了解线上价格为什么从1199元直降到499元。

而就在6月9日,两款产品的电商平台售价还分别是1199元和1299元,高力度促销的背后隐藏着来伊份酱酒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窘迫。在天猫旗舰店,红酱香酒月销售额仅100+,6号酱香酒甚至不足100单,而在京东旗舰店两产品甚至只有一条评价。

北京商报记者在天猫旗舰店看到有消费者这样评价,“来来伊份买酒是人才,能卖酒也是奇葩”“为了提股价,这酒能卖出去吗?反正沾酒就涨,其他无所谓”等。

君度卓越咨询机构董事长林枫认为,在白酒周期上行及酱酒热背景下,来伊份旗下酱酒价格乱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酱酒行业的泡沫。来伊份想要通过电商平台简单的高价高促方式来售卖酱酒,很难真正做出酱酒的可持续和可成功。

伴随着终端价格犹如过山车般高低起伏不定,来伊份的酱酒产品也出现终端难寻的现象。

与来伊份官方宣布全渠道铺货酱酒产品不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多家来伊份线下店均未找到酱酒产品,其中荟聚购物中心西红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地区实体店不销售酱酒,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天津、河北、广州等地区的来伊份实体店。

在来伊份的总部基地上海,北京商报记者就酱酒实体店的销售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伊份酱酒产品在上海也没有实现实体店全部销售,其中上海日月光店店员称酱酒并未在店内销售。而当记者致电上海来伊份凤阳路二店时,该店店员称并不知道醉爱是来伊份的自有品牌,且很少有人购买该产品,即使有活动销量也欠佳。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来伊份是相对传统的零食连锁品牌,而对于其沾“酱酒”这一举动,来伊份自认为可以通过自己广泛的销售渠道去提升酱酒销售量,但由于自身局限,销售渠道优势对于售卖白酒而言并不明显。“企业自认为可以卖白酒,但是市场不一定会认可,对于‘一蹭就热’的白酒概念,消费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沈萌补充道。

业绩困局难破

来伊份勇当零食领域第一个“饮酒者”,但它自身业绩却持续低迷。据2016-2019年年报披露,来伊份分别实现净利润1.34亿元、1.01亿元、1026.55万元、1000万元,至2020年净利润大幅下跌728.65%至-6519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来伊份的酱酒产品由位于贵州省仁怀市上坪村拗口组的林河酒业代加工而成。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林河酒业与来伊份不存在股权关系。但天眼查客户端显示林河酒业存在7条自身风险、2条周边风险及10条预警提示,其中还有因涉嫌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受到投诉。

北京商报记者就酱酒生产规模问题通过邮件联系林河酒业负责人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予回应。

在白酒国家一级品酒师程万松看来,来伊份之所以选择代工厂形式是大环境所驱。在茅台的带动下,酱酒行业一飞冲天,但酱酒并不是解决销售的宝典,过硬的产品品质、实惠的销售价格才是来伊份进军酱酒的不二法门。然而,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借酱酒给零食第一股增加收入恐成南柯一梦。